查看原文
其他

大数金融柳博:我们要有成为传奇的勇气|红杉原创特写

原创报道/洪杉 红杉汇 2019-04-23

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创业者群体中,柳博绝对是一个少数派。

 

60后创业。从一纸商业计划书开始,白手起家。2014年,他在知天命之年创办大数金融,彻底与过去20多年在银行业安稳的金领高管生涯作别,投身Fintech领域。

 

避开风口。过去3年来,在诸多风口火爆的诱惑面前,却选择试图解决小微贷款难这一世界级难题,深耕于大金额无担保经营性贷款市场,直击行业最大痛点。

 

厚积薄发。很少有人像柳博这样,从容地思考创业路径,经过对多种商业模式的深入比较,最终选择了风控技术提供商这个竞争壁垒高,受监管政策影响小的模式。

 


今天,大数金融已成为这一荆棘竞途上的一名领跑者。在这个资金缺口高达十万亿级的市场上,过去3年来,大数金融协助商业银行发放的小微贷款接近300亿元;即使将三年核销的贷款全部还原,累计不良率也仅为2.3%,傲视同行,已和30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

 

能让如此之多的银行与之合作,大数金融靠的是他们独到的风控技术。他们把数据驱动的风控技术,一个在信用卡和小额消费信贷领域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法,成功地应用在平均金额20多万的纯信用贷款,这在中国是首次。他们进而将这个方法应用在经营性贷款,实则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容易找到对标公司。

 

大数金融本身并不直接发放贷款,而是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进行风控、更有效率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大数金融正是以它的“数据驱动的信贷工厂”——以数据化的风控+工厂式的作业流程为核心,成为新一代小微贷款技术的引领者。在柳博看来,大数金融的风控就像是小微贷款领域的CPU——中央处理器,最终Inside进银行的运营系统之中。

 

2014年10月,尚处于筹建期的大数金融就获得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1亿元天使轮投资。连同柳博创立的另一家公司大道金服,两家公司在3年内共完成5轮融资,红杉中国均持续参与。投资人看中了什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王恺表示:“当初坚持在早期阶段重注这个团队,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产品和方向跟我们对市场机会的观察和分析非常契合,就像是我们很久以来在找的一个答案,这种感觉在早期阶段是不多见的,所以面对争议时,作为投资人我心里也比较有底气。另外就是对柳总个人的感觉,对于优秀的年轻创业者,人们说他有远超同龄人的成熟,而柳博则恰恰是异于同龄人的锐气,我就感觉创业对他而言,是厚积薄发,也是与生俱来。”

 

你可能会好奇,这群“创业新人”——都是金融老兵——为何如此决绝All-in?柳博说,是信心。很大程度上,Fintech创新的核心仍是风险管理,这需要金融业长期的Know-how积累,而他和创始团队成员之前已经共事多年。从深发展到平安银行,这支团队拥有发放超过1000亿元同一产品的风险管理经验,连续九年稳定损失率的风险控制能力。其实,这支团队还在2008年就拿到过《亚洲银行家》评选的中国区最佳个人信贷大奖。

 

Record——曾经赢过,无疑是创业笃定的信心之本。柳博本人更是国内知名的个人信贷专家,在美国和中国各有十余年的个人信贷管理经验,是中国房屋产权保险模式的设计者,也是中国多项按揭及个人信贷产品的原创者。曾任平安银行总行零售总监、深圳发展银行零售银行代理条线长,2005年回国前曾任美国一家大型按揭公司AMERIQUEST的运营中心持续改进部主管。

 

对于这样的创业团队,你肯定想成为它的投资人,而不是竞争对手。在接受「红杉汇」专访时,柳博坦率分享了他的创业感悟——关于如何判断风口机会、如何看待创业创新的风险、如何立志做一家好公司,以及如何对于那些看上去过于美好的事情保持本能怀疑。


创业风险也要量化管理


红杉汇:任正非43岁创业,宗庆后42岁创业,柳传志40岁创业……你则是在2014年50岁而知天命之年选择创业,当初如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柳博:除了对行业专业化分工趋势的把握,以及资本的推动力量,我觉得,这是跟人的基因是有关系的。我还是一个敢于去面对风险的人,当然这必须是一个经过计算的风险。在人生的下半场创业,创业风险也要量化管理。

 

创业会让人的潜在价值有机会发挥出来,特别是团队创业,价值绝不是每人的简单相加,资本市场的估值就是一次对我们潜在价值的再认定。人生能碰到这么好的团队机会不多,必须要抓住。

 

和我一块出来创业的团队,在原来银行里职位不低,选择创业的机会成本是比较大的,如果对这个事情没有非常强的信心,大家很难这么齐心地一起创业。而这种信心,其实来自于你过去是不是成功过。

 

在个人信贷领域,基本分四个方向:房屋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无担保贷款、信用卡,风控技术要求最高的当属无担保贷款,特别是经营性的无担保贷款,是整个银行业多年无法破解的领域。市场上汽车金融、消费金融参与者众多,而经营性贷款参与者寥寥,足以说明两者的风控难度差距。我们的团队,在前三类里头都做到过银行业内前列,所以信心很强。

 

红杉汇:这就像一个足球队,有前锋、有后卫,不是简单的串联。


柳博:是的。所以大家真的意识到,我们合在一起,这个价值是截然不同的,一定能干成点什么,这是大家当时很真实的内心想法。

 

红杉汇:从心态上,你觉得和今天的90后创业者相比有什么不同?


柳博:年轻人出来创业,有更多的勇气,也会闯出更多的机会,而我们则会因为太有经验,计算得太清楚,会失去很多机会,因为你看到太多的风险。


不过,公司在不同的阶段,能够承担的风险也不同。创业早期,最重要的是专注。因为公司还小,还经不起很大的失败,所以早期我们其实放掉了一些机会。而今天则不同,大数已经非常强壮,因此我告诉团队,要不断创新,要让自己感到“不那么舒适”,要把过去所有的经验积累充分地释放。

 

出于对整个行业趋势的判断,大数金融在创业以来的3年里,走了一条相对比较平稳的路,这条路是对多种商业模式比较的结果。过去3年里这个领域里所有折腾的东西,我们都躲过去了,我们选择的是一种最有效率的扩张方式。


好公司的定语是要引领行业


红杉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经验,建立数据化的风控体系,解决贷款者识别问题,打破担保‘魔咒’,大数金融要为解决‘小微融资难’的世界级难题提供解决方案”,这是大数金融的大目标。创业之初,选择这一方向是经过了怎样的思辨?


柳博:大家都知道小微企业贷款难,很多银行也尝试去提供这方面服务,但在过去10年里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就想:是根本无解,还是有可能是以前的路径走错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是方法论的问题。而同时,新技术也带来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新机遇,它与前两代的技术有本质上差异。

 

大数金融的信贷工厂模式属于第三代的小微贷款技术,以数据化的风险管理技术为基础。若按照国内银行的统计口径,不良贷款率只有0.6%,远低于行业平均数,让银行业非常吃惊。而就全球而言,能够提供类似解决方案的机构也少之又少。能够解决困扰银行业多年的这么大一个问题,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体现了我们团队的人的价值,也是对社会的贡献,这才是我们创业的大目标。

 

基于这样的目标,你就会去想,如果这一技术是要成为行业的未来标准,它能做到阳光化吗?所以,我们在使用各种各样的数据时,就会特别在意是否在尊重和保护消费者隐私方面做到最高标准。所以,我们做事的方式必须要跟目标是能够非常一致的。就像一家再有名的餐馆,如果用了地沟油,多少年的品牌形象都毁了。


红杉汇:这就是原罪,回头亡羊补牢的成本和代价更大。


柳博:对,还不如一开始就干干净净的,在阳光下透明。在公司的开业仪式上,我就说我们要志存高远,一是不要为眼前的利益而去损害大目标,二是如果眼前的事情对将来的大目标没有帮助,我们宁可放掉。我们要做一家好公司。

 

红杉汇:在你的定义里,什么是好公司?


柳博:我的标准很直观,一是外部评价我们时,说大数不错;二是自己的员工会发自内心地说,我们公司不错。其实让自己的员工满意说好,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薪酬福利、职涯进步、公司文化、行业地位、活动培训、乃至个人存在感,都不可或缺。不过,我觉得这也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争取在前面加一个“定语”——能够引领行业的好公司。现在,我们自己确实有这个底气说我们的技术和达到的水平,真的是在行业里面领先,这种自信不是第一天就有的,而是随着时间、随着我们跑过上百家金融机构后建立的自信。

 

用“一个好公司”作为企业愿景,非常具体,我希望提到这些,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在自说自话,一定要成为真实的东西,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评价的目标。


红杉中国投后最大帮助,是让我们很快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团队,变成创业团队


红杉汇:当初创业时,在你和团队“计算”之后,认为成功的可能性是多少?


柳博:关于早期创业公司的成功率,我问过几个一线投资人,我得到的答案大概是,三分之一的早期公司基本失败,二分之一的公司马马虎虎,只有20%的公司令人满意,而只有百分之一、二的公司会成为真正的明星。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觉得至少80%以上的机会,我们能走进前20%。

 

红杉汇:那就是非常笃定了。


柳博:当时只有一件事是不确定的。我们毕竟是一个初创的公司,虽然整支团队过去有成功记录,产品和技术也有,但商业模式还没有在市场上验证过,因为要让银行立刻接受一个刚刚起步的公司,特别是在银行最核心的风险管理上面,这是唯一一个我们还不是完全有底气的。不过当时Neil(沈南鹏)的一番话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他说市场上资金很多,好的资产不多,万一银行拿不下来,还有非银行资金。并且牵线介绍了诺亚财富与我们对接,这就把创业起步时我们那一点觉得不确定的东西给补足了。


红杉汇:解决了那20%的不确定性。


柳博:所以我们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成功把握的事情。红杉成为我们早期投资人,背书效应也非常强,在大数金融的起步阶段,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助推因素,对于我们招聘和开拓客户都有蛮多的帮助。

 

红杉汇:红杉中国投资团队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有哪些?


柳博:红杉中国接触我们时,事实上投资团队已经看了非常多这个领域的公司,有比较就有很强的判断力,也清楚这个业务的市场前景是很大的,周逵(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后来说红杉一直想找一支能够管理大规模信贷的团队。所以,一见面大家就发现彼此很契合。

 

我们选择的大金额、无担保、经营性贷款业务方向的竞争壁垒是很高的,红杉中国当时也是知道这个领域的竞争壁垒在哪里,但对于天使轮就要投一个亿,这需要非常大的决断力,而且我们给红杉的时间很短。对此,我多次听到过后面的投资人对红杉的赞叹。

 

红杉汇:因为有充分的行业调研,所以按图索骥,也坚定了投资信心。那么,除资金支持外,你认为从红杉中国获得的最大帮助有哪些?


柳博红杉中国投后最大的帮助,在于让我们很快地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团队,变成了一个创业团队。以前是职业经理人,满脑子想的都是KPI、怎么把业务做大,你不会多去想公司将来怎么样、资本市场会怎么看你等。


我记得非常清楚,在开业典礼之后的第一次董事会上,周逵就提醒我们,作为创业公司应该去关注什么的事情,我到现在都能记得住,那是很有帮助的。


Fintech的核心是金融


红杉汇:让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进一步融合,你认为关键认知是什么?


柳博关键是对相互的认知。例如,过去在传统金融特别是银行体系外,是没有什么像样的风险管理能力的,但今天则不同,在资本的力量的推动下,加上数据这个新型生产资料,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超过银行,这是传统金融特别是监管需要认知的。


另一方面,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传统金融的水平,但科技一方也要认知,解决金融服务业长期存在的痛点,不是纯技术的方案能解决的,金融这么巨大的一个行业,它的壁垒不仅仅就是几个牌照,而是长时间的对金融本质的深入理解和体会。

 

红杉汇:大数金融将如何定义下一代信贷金融?关于未来,你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柳博:我认为小微融资难是有解的,关键是技术方法论要对,同时信贷理念要走出传统误区,这是最难的。如果有一天,大数金融的技术方法和理念成为行业的标准;如果将来回头看,大数金融在解决小微融资难这个世界性难题上,推动了行业的进步,这可以说就是我们的雄心。

 

小微信贷,必须采用新一代的技术方法,也就是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技术来解决风险和成本的问题,但小型金融机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论是从试错成本上、人才上、规模效应上都很难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很远。所以大数金融提出“大数风控 Inside”的概念,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风控能力。通用的元器件诸如CPU为什么每家都要自己生产呢?重要的是知道如何使用。

 

红杉合伙人Douglas Leone的一句话,“要有成为传奇的勇气”,我一直在用它激励自己。


 快问快答

- 创业者版“普鲁斯特问卷” -

 

你曾得到的最佳建议是什么?来自于谁?

柳博:来自我的母亲,在参加工作早期她曾跟我讲:“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在职业生涯早期,你学到的商业第一课是什么?

柳博: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这源自早年间一单没有成功的生意,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清楚认识到,不可能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后来凡是有人跟我说任何特别好挣的钱,或者某件事特别容易成功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基本都不信。

 

你的创业感悟是什么?

柳博:创业确实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过程。

 

创业走到今天,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

柳博:想感谢的人很多,这里特别想感谢的是过去的很多同事和领导,虽没一起创业,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键的帮助。

 

你认为创业者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柳博:要有胸怀,也就是对事你要有大的目标,对人你要能容得下人,对财你要能够做到公平。

 

你最欣赏的人的品格是什么?

柳博:我认为乐观和宽容是非常重要的,但每件事其实都是两面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就是缺点,物极必反,所以要保持适度。

 

你通常会给同事推荐哪一类的书籍?

柳博:我经常推荐给同事读,是国外作者写的讲特别基本的管理方面的书。

 

在时间管理方面,你有什么心得或方法论?

柳博:对于有些事情学会放手不去管,这样就有时间了。


大 数 金 融

领域:科技/传媒


大数金融,创立于2014年7月,全称深圳前海大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第三代小微贷款技术的引领者,致力于打造开放的、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平台,赋予银行业迭代升级的信贷能力,践行普惠金融。


第三代消费贷款技术,以数据驱动的风控技术为核心,结合了领先的信贷工厂模式,对于获客、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全流程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实现了风险和规模的双重效应。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始终关注 科技/传媒 领域的投资。成立至今已投资了今日头条、滴滴出行、京东、大众点评、美团、唯品会、掌趣科技、美丽说、新浪网、大疆创新等该领域知名企业。


除科技/传媒领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还关注医疗健康消费品/服务工业科技等领域的投资。


 推荐阅读

为什么你读过的书全忘了?

数据告诉我,没有谁的辞职是“突然”的

红杉×福特,一场穿越半世纪的对话 | Great Causes

关于芯片,红杉资本做了什么?

让你堕入平庸的不是时间,是你对工作的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